预制菜企业频频获得融资,各大餐企也纷纷推出预制菜产品,让预制菜的讨论热度在今年被推上高潮。看上去,预制菜像是餐企、餐饮食品化的拓展,但背后牵涉的其实是整条生产产业链,甚至是整个餐饮生态。
△图片来源:珍味小梅园官网
No.
01
△图片来源:摄图网
△图片来源:摄图网
△图片来源:摄图网
No.
02
预制菜并非新兴事物,
而是“翻红”
No.
03
而在这些升级中,不无餐饮标准化、餐饮食品化的功劳。
标准化需求推动中央工厂、冷链、半成品菜发展
从餐饮连锁化成为餐饮主流以来,为了实现标准化、提高效率、稳定品质,中央工厂、冷链、调料包等餐饮后端产业蓬勃发展,从技术到产能、配送都得到了长足进步,足以支撑大量多批次的小分装产品,为预制菜的C端供给提供了充分的后端保障。
从2013-2018年,有数据显示仅冷库库容就几乎翻倍,冷链运输车辆翻了4倍多,2018年之后必然还有更大增长。
就目前而言,大部分餐饮品类,即使复杂如中餐小炒,都已经能被切割成荤/素食材、半成品、预调味食材、冻品、调味包等诸多细小板块,分别进行模块化生产,在门店进行“组装”,而这其中的每一步,都能单独衍生出直接向C端供给的产品。
随着餐饮标准化的推进,去厨师化成为必然,这背后就是操作的简化和流程化,既然不需要专业厨师,那很多人都能完成最后的烹饪工序,将餐饮门店转移到消费者自己的家,也就成了这两年迅速蹿红的即烹、即配的“新预制菜”。
荤/素食材面向C端就是净菜;预调味食材就是商超中诸多腌制肉类;半成品对应预切配产品;调味包就是各种火锅底料、炒菜料包;供给快餐类门店的菜包换个包装就是现在的方便米饭、自热火锅……
这自然让占有生产、渠道优势的食品企业按捺不住,双汇、新希望、安井、王家渡等企业纷纷出手。
作为全球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,近两年双汇一直在预制菜领域十分活跃,相继推出“双汇快厨”“双汇尚菜馆”等预制菜产品上市招商,并和湖南新聪厨食品签订战略合作,号称发力预制菜市场;新希望则通过“小酥肉”这一个单品,在预制菜领域风生水起,并开始加码新预制菜;速冻火锅料龙头的安井食品也在2020年11月推出“冻品先生”品牌,定位餐饮市场中央厨房,以轻资产模式整合上游中小食材厂家,研发生产预制菜和火锅周边食材……
△图片来源:新希望旗下美好食品官方微博
餐企仍是预制菜主要供给方向
但总体而言,刚起步的预制菜C端市场还较小,餐企仍是主要的预制菜供给方向。
对现在的餐企而言,对预制菜的需求不仅来源于标准化的要求,还在于跟随社会不断提升的效率要求。
以目前几乎是餐企标配的外卖这一个板块为例,大部分外卖平台已在效率压力下,将送餐时间压缩到30分钟以内,留给餐企的时间也就只有十几分钟,要在这个超短时间内出餐,预制菜就成为越来越多商户的选择。
△图片来源:摄图网
同时,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,也让餐企开始倾向节省时间、人力、空间成本的预制菜,一方面多元化的预制菜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菜品组合,并保证口味稳定,另一方面还能减少后厨人员、空间需求,提高出菜速度,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食材、人力成本在餐饮成本结构中占比超过60%。
No.
04
小龙坎从疫情后不久就推出了自热火锅;
海底捞则在自热火锅之外,通过旗下“开饭了”品牌推出只需烹饪5分钟的十余款方便菜肴,北京地区24小时配送到家;
西贝不仅有加热即食的蒙古大骨头、羊蝎子等,还有“贾国龙功夫菜”的200余家门店,消费者既可以在店内购买后加热食用,也可通过线上渠道购买配送到家;
肯德基也有螺蛳粉、炒饭等10个半成品菜,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;
广州酒家则凭借多年月饼销售的生产、渠道经验,在最初盆菜、年夜饭的基础上,推出“大厨驾到”系列预制菜品;
思念通过旗下主营预制菜、快手菜的“爱烧饭”三餐生活超市,从速冻市场进军到了线下、餐饮战场……
No.
05
No.
06
但当这些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的厨房,从改变国人的在外就餐,到试图进一步深入到国人居家饮食,营养、健康问题必然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,毕竟消费者本身很难去鉴定买回来的产品,是否真的没有问题。